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,在你的成长过程中,逐步形成了LGBTQ+相关的认知,试图与父母沟通并向他们普及时,得到的回复是父母惊恐像凝视病人般的目光;当你苦口婆心解释这都是社会上正常现象时,得到的回复是
“女儿/儿子,你不是同性恋就行!别人是不是同性恋我不管!”。
你是否面临这样的境遇,中学期间绝口不提性行为,仿佛你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父母,在你上了大学之后转眼就要push你相亲和给他们至少生2个孙子。当你关心长辈女性的节育环危害、是否由于生育导致漏尿现象时,得到的是惊恐与躲闪的眼神。
你是否畅想过,用自己独特鲜活的人生向父母证明,不一定非得沿着设定好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去结婚生子,收到的不再是否定,而是终于的释怀“好吧,爸爸妈妈希望你过自己想要的生活,每天过的开心就好。”
在当今的东亚家庭中,年轻一代与父母在性别与性观念上的差异变得愈加明显,且成为频繁的代际交流话题。随着社会对多元性别、性向包容度的提升,年轻人普遍持更加开放的态度,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异性恋、二元性别观念。新的世代认为性别与性向应被视为多元化的存在,每个人都应拥有选择和表达自我的权利(Nauck & Yi, 2009)。
在婚姻和生育问题上,年轻人主张自主选择,将其视为个人生活规划,而非家庭的义务或责任。然而,父母辈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,通常难以接受这些新观念,倾向于将异性恋、婚育等视为人生“正道”,并对非传统的选择感到困惑(Ji, 2021)。
此外,性观念的差异也愈发明显。年轻一代普遍认为两性与性行为相关认知应当被正视,而非回避,性是自然生理需求和情感的一部分,开放的性教育有助于个体的自我保护与尊重他人。这一观念在传统文化中难以获得认可,父母辈通常更保守,对生理知识、婚前性行为、性教育的普及仍有很大抵触。因此,家庭中的代际观念差异带来了沟通的难题,年轻人尝试通过交流让父母理解新的性与性别观念,而父母则常常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难以接受。这种沟通不仅是观点的碰撞,更是家庭成员价值观之间理解和包容的挑战。
如果你有上述相似家庭代际差异的感受,或者你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取得了成效,那么加入本次的议题讨论吧,我们诚挚地邀请所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参加本次议题讨论,主题为“家庭代际间性与性别观念的差异与沟通”,我们将会在
1. 性别认同
2. 性向
3. 婚姻、生育
4. 性观念(生理知识、性行为认知)
等领域讨论与父母不一样的观念和你的沟通尝试。
本次讨论的时间是11月17日(周日)晚20:30, 参与方式为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问卷并加入群聊,我们会在讨论开始前在群内发布腾讯会议链接。欢迎报名参加!
Nauck, B. and Yi, C., 2009. Gender, Marriage and Family Support in East Asian Families. Abingdon: Routledge.
Ji, Y., 2021. A Mosaic Temporality: New Dynamics of the Gender and Marriage System in Contemporary Urban China.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, 42(3), pp.310-330.
后续将策划相关的影评、乐评
以及其他形式的专栏,
有意者也可以提前投稿,
需要额外注明评论的体裁类型。
期待你的声音
作者 | Yao
编辑|奇奇
排版|奇奇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